极目新闻记者 杨怡琴配资网上
通讯员 蔡友恒
秋光潋滟,善聚江城。9月25日下午,湖北省第三届慈善文化沙龙在武汉东湖畔举行。沙龙以“善行三十载 共启新征程”为主题,由湖北省慈善总会联合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共同举办。来自慈善组织、企业、学界、媒体等各界代表齐聚一堂,共同回顾湖北慈善事业三十年发展历程,展望新时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之路。
湖北省慈善总会驻会副会长乔冰
湖北省慈善总会驻会副会长乔冰在致辞中表示,今年正值湖北省慈善总会成立30周年,也是全国第十个“中华慈善日”。三十年来,湖北慈善事业实现了从单一捐款捐物到“慈善+艺术”“慈善+金融”的多元探索。乔冰介绍,省慈善总会已构建覆盖省、市、县、乡、村的五级慈善服务体系,累计动员720万人次参与捐赠,募集款物价值超200亿元,惠及600多万困难群众。“幸福家园”“童享阳光”慈善“阳光班”等项目先后荣获我国慈善领域最高奖项“中华慈善奖”。
展开剩余65%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,乔冰提出三个转变方向:从“单点帮扶”向“生态共建”转变,构建政府、企业、社会协同的慈善闭环;从“活动载体”向“文化浸润”转变,让慈善成为生活方式;从“规模增长”向“价值引领”转变,使慈善成为社会创新的引擎。
在主题分享环节,湖北省民政厅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董钊对近期启动的慈善文化“五进”活动进行了深入解读。“进机关要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;进企业要让社会责任融入发展血脉;进乡村需与乡风文明结合;进社区要凝聚邻里互助氛围;进家庭则要与家风建设同步。”董钊表示,将通过部门联动、宣传推广、创新活动等形式,让慈善从“个别行动”变为“全社会共识”。
交通银行湖北省分行代表分享了“金融+慈善”的探索之路,通过慈善信托、公益平台等工具让善意精准落地。湖北省公益创新研究会会长严昌筠围绕《公益小镇:慈善组织融合发展的石牌样本》主题,分享了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。
在互动交流环节,与会代表就社区小微慈善的透明化、金融慈善的瓶颈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。武汉科技大学法学与经济学院教授李莉指出:“社区基金需建立专委会监督机制,通过项目化、透明化运作,让每笔资金都能‘看得见、管得清’。”交通银行代表坦言,金融机构需要更精准地链接爱心人士与受助对象,同时通过科技手段提升慈善资金监管效率。
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党委委员、副总编辑熊爱玲表示,媒体将积极宣传慈善文化,营造“人人可慈善、行行做慈善”的氛围,让慈善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。沙龙在本土青年演员吉他弹唱《和你一样》的温暖旋律中落下帷幕,这首传唱度极高的歌曲,恰如湖北慈善三十年的缩影——一样的善良,一样的坚强,所有的付出都因爱的力量。
据悉,本次沙龙是湖北慈善周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。湖北正通过进机关、进企业、进乡村、进社区、进家庭的“五进”活动,持续推动慈善文化融入社会,让“人人可慈善、事事可慈善、时时可慈善”变得触手可及。
(来源:极目新闻)配资网上
发布于:湖北省浙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